在二聲道音響的領域,玩家只要預算夠、多數人都會選擇購入歐美系產品;相反地,如果想建構多聲道系統、大部分玩家往往是購買日系環繞擴大機作為系統的核心,這是因為歐美廠商有能力生產環繞擴大機、環繞解碼前級的廠商很少,價格普遍高出日系機種一大截。但凡事總有例外,過去我們評測過NAD的環繞擴大機T 758 V3是「中價位」環繞擴大機、身為旗艦機的T777 V3參考售價不到十萬元臺幣。本篇為您介紹的T 778是NAD最新款旗艦環繞擴大機,它的外觀精緻程度顯然贏過T 777 V3甚多,當我拆機作完電路分析之后才得知它的價格、真的嚇了我一跳:它有著相當「不一般」的硬體制作與技術應用,參考售價竟然還是十萬元臺幣有找!
這款新品堪稱「現役顏值最高的環繞擴大機」,T 778和NAD以往出品的環繞擴大機差異很大,環繞擴大機的功能多、需要操作設定的項目也多,通常面板會有一些按鈕,然而T 778面板卻像是NAD最頂級的MASTERS系列二聲道擴大機:面板只有一個電源按鍵和一個旋鈕,所有操作項目全部可以在面板中央的大型TFT全彩觸控螢幕上顯示、用手指滑動點觸就能進行設定,就算不看電視銀幕、不用遙控器都行,以外觀來說,T 778配備觸控螢幕的極簡設計與二聲道綜合擴大機M10如出一轍,我想不少讀友們應該會認同T 778是目前「外觀最好看」的環繞擴大機。
▲NAD T 778配備觸控螢幕、可以用手指直接點觸設定選單,因此它不必在面板配置很多按鈕與旋鈕,外觀顯得非常簡潔美觀。在播放音樂檔的狀態下,彩色螢幕就能顯示播放中的專輯名稱、曲目與封面,用家還可以進選單設定,讓螢幕顯示兩個指針型的電平表,相當有意思。
▲T 778的前級部分采取模組化設計,HDMI輸出入模組在機背左方,現在可以對應4K HDR、未來等8K電視比較普及之后,抽換這塊模組就能升級8K、不用換機。9聲道喇叭端子在背板下方排成一列,讓所有聲道的喇叭線在接上本機之后就會自然排列整齊、不用動手整理。
T 778的主要功能
T 778是一部內建9聲道功放電路的9.2聲道環繞擴大機,它能對應4K視訊、具備dts:X與Dolby Atmos解碼能力,「本體」即可讓5.2.4(5.1.4)或7.2.2(7.1.2)同時發聲,它還可以加接二聲道后級、搭配7.2.4或7.1.4聲道喇叭。
在串流方面,本機的作法跟一般環繞擴大機很不一樣,絕大多數機種都會把無線網卡裝在機內的數位主板上,NAD T 778可用背板的RJ-45端子接網路線,若要用無線(藍芽與WiFi),本機的標準附件還包括一個插著藍芽與WiFi網卡的BluOS USB Hub,把它接上T 778背板就能讓本機具備藍芽與無線串流功能,這個作法很聰明,把無線網卡從機內移到機外可以減少機內的高頻電磁波,未來也很方便更換升級。
將T 778連上網際網路就可以收聽包含KKBOX、Spotify、TuneIn、TIDAL…等網路音樂串流服務,若想「聽自己的音樂」,T 778除了能接收智慧手機或筆電推送的藍芽音訊以外,還可以播放家中網域音樂伺服器(NAS或電腦)儲存分享的音樂檔案,也能把儲存音樂檔的USB硬碟或隨身碟插上本機播放,相容播放的檔案類型包括MP3、AAC、WMA、OGG、ALAC、WMA-L、MQA、WAV與AIFF。
MDC模組設計:跨代升級不換機
NAD是1970年代製作擴大機起家的英國老牌,四十多年的時間他們累積了為數眾多的愛用者,他們當然很理解音響玩家的想法:只要擴大機做得夠好,「老」當益壯機況正常何必要換機?但是這二十幾年來,視訊、音訊與環繞音效的規格不斷往上走,環繞音效從壓縮、無損演進到物件導向,顯示器材主流也從Full HD、4K眼看者就要走到8K,每次改朝換代都逼著AV玩家換機升級。NAD就是不想讓用家頻頻換機,所以他們採取MDC(模組化設計)製作環繞擴大機。
▲環繞擴大機的電路遠比綜合擴大機複雜、通常機內電路也會顯得比較雜亂。NAD T 778是旗艦機種、功能更強,卻因為採取模組化設計的關係,它的內部看起來複雜卻非常工整:左側是電源電路,藍色電路板是前級主要電路的模組(中間兩塊、右邊一塊),后級電路則在靠近前方的位置,以二聲道為單位、五塊電路板整齊排列。
▲T 778的類比信號輸出入模組可以接黑膠唱盤,圖中銀色的金屬小方盒是用來屏蔽電磁雜訊、裡面是對應黑膠唱盤輸入的Phono Stage。
以中價位機種T 758為例,第一代機種在2014年問世,原本對應的主要環繞格式是Dolby Digital與dts,后來T 758演進到V2,「舊版」T 758只要從背板抽換、裝上新模組就能升級為T 758 V2、可作Dolby TrueHD與dts-HD解碼;直到NAD推出能解Dolby Atmos與dts:X、對應4K視訊、具備BluOS串流功能的T 758 V3,兩種早期版本的只要換裝模組就能升級為V3。歷經四年的時間,別家中價機種都已經更替了三代,T 758卻能「換卡不換機」就能升級它的環繞解碼前級電路,這就是模組化設計的優勢。
T 778的環繞解碼電路主要是以三塊模組構成(另外還有一個空的MDC模組插槽以后能用來擴充功能):第一塊模組是HDMI輸出入界面,它沒有作額外的數位視訊處理,一方面直接送出視訊給顯示器材,另一方面則接收HDMI送入的數位音訊(含對應電視的ARC)、交給數位音訊處理電路。第二塊模組則用來作類比音訊的輸入與輸出,在二聲道類比輸入部分它能對應黑膠唱盤,以OPA晶片與被動元件組成的Phono Stage還用金屬罩包覆以阻擋電磁噪訊。
應用「Dirac Live」空間校正技術的數位電路主板
第三塊模組是本機的數位電路主板,以四核心32 bit DSP晶片Cirrus Logic CS49844A作為數位音訊處理的核心,數位音訊處理完畢后,多聲道音訊從DSP晶片送出至數類轉換電路,T 778以兩枚TI(Burr-Brown)192kHz/24bit 8聲道DAC晶片PCM1690作數類轉換,DAC之后的低通濾波與緩衝放大電路則是以8枚低噪音雙OPA晶片JRC NJM5532與被動元件組成。
▲NAD環繞擴大機跟日系機種差別很大的地方就是「連數位主板都能抽換」!
▲T 778現在配備的數位主板,以Cirrus Logic CS49844A作多聲道解碼與Dirac Live空間響應校正、數類轉換使用兩枚TI PCM1690 8聲道DAC晶片,因為數位主板也是模組,因此以后或許有機會「換卡升級」。
這塊數位電路主板除了作多聲道解碼之外,還應用了當下最精準的DRC(數位空間校正)系統之一「Dirac Live」,以麥克風實測各聲道喇叭的狀況,校正優化頻率響應與暫態響應。看到這裡您或許有疑問:Dirac Live和一般環繞擴大機的「自動音場校正」有什么不一樣?目前大多數環繞擴大機受限于測試麥克風的性能,雖有音場校正功能卻只能為超低音喇叭作「有限度」的校正(63Hz以下很少介入),并且在音場校正完成后,我們除非用儀器測量、否則無法確實得知校正前后頻率響應曲線發生哪些改變(只有少數高價機種例外)。
T 778使用的Dirac Live則能完整校正超低音頻段、并且還給用家更大的使用彈性,它可以讓我們依自己的喜好、自訂頻率響應的「目標曲線」,若玩家對于「正確性」的要求更高,還可以用筆電執行Dirac Live校正程序,接上準確度更高的測試麥克風、執行測試與計算,將計算結果透過網路傳輸交給T 778執行。以前要執行Dirac Live校正必須使用電腦,但是現在只要把本機內附的測試麥克風連上T 778的USB端子,用智慧手機安裝執行Dirac Live App即可進行設定測試程序,不僅操作變得更為簡便,用家還可以看得到「校正前、校正后」頻率響應曲線的改變。
▲體驗過的玩家就知道:用Dirac校正比一般「自動音場校正」聲音的正確性高出很多,但是以前都需要用電腦執行測試程序、過程也比較複雜,現在T 778可以不用電腦就能執行測試校正,用智慧手機安裝Dirac Live App(安裝后要注冊Dirac帳號登入),開始執行就會抓到處于連網狀態的T 778。隨即點選座位的型態(圖左),看是「單座」還是「長沙發」,后者作多點測試涵蓋的聆聽區域比較大。接下來就把插上本機USB端子的麥克風架設在皇帝位、聆聽者頭部的位置(圖中)。由于Dirac考慮到測試準確性,為了拉大測試音與背景噪音的差距,正式測試過程發出的測試音都蠻大聲的,所以在「Setting the Level」程序時,我們慢慢轉大音量、讓測試音的Level略為高過綠色范圍的「底部」即可(圖右)。
▲緊接著進行主要聆聽位置的測試(圖左)。隨后Dirac會要求我們依序測試「包圍著主要聆聽位置」前后左右兩側高低總共8個位置(圖中),測完所有位置都打勾(圖右),就能設定頻響曲線。
▲紫色與黃色「細線」是左右聲道喇叭發聲在聆聽位置測得的頻率響應,「有圓點的粗線」是目標曲線,因為我用的是「基本版」Dirac、因此頻響校正范圍是在20至500Hz、500Hz以上不改變,此處的目標曲線是「自動」產生的,想改變目標曲線可拖拉曲線上的圓點。紫色與黃色的「粗線」是左右聲道喇叭校正補償后的頻率響應,已經很貼近目標曲線、比原來的響應平坦很多。
▲Dirac能讓我們看到并比較所有聲道校正前后的響應差異,其中也包括超低音聲道在內。
▲它還能讓用家看到暫態響應的狀況。
▲最后把設定結果命名存檔,Dirac Live就會計算數位濾波器、將校正結果傳輸到T 778、就完成整個校正程序。
配備「特製版」Hypex UcD模組、性能大幅躍進
NAD的MDC模組化設計能夠讓前級的輸出入介面與數位音訊處理電路擁有最大的升級彈性,所以我們可以說T 778的前級是「可變」的,「現在」T 778與T 777 V3兩者的前級電路架構大致相同,「未來」T 778的HDMI介面與數位主板(包含數類轉換電路)照以往NAD的慣例應該還能換卡升級。
T 778與T 777 V3的價格相仿,除了外型以外、T 778后級的結構也與T 777有明顯的差別。NAD向來很重視環繞擴大機功放電路的輸出能力:大部分環繞擴大機目前都只有標示「單聲道」輸出最大功率,NAD卻非常誠實地標示單聲道與「所有聲道同時輸出」的最大功率規格,他們敢這么作就表示NAD環繞擴大機在表現電影音效的高輸出狀態下仍然不會軟腳,但是採取傳統的AB類功放電路設計,電源與放大電路愈小不易,所以T 777就算把箱內空間塞得很滿也只能裝進7聲道功放電路。
T 778就與T 777 V3很不一樣,它採用Hypex UcD D類功放電路,由于D類功放的電能利用率高(大約90%)、發熱低,因此能大幅縮小散熱器的體積,NAD就利用這一點,把T 778內建的功放電路增為9聲道,它一共用了5個二聲道UcD模組。從電路板觀察,上面印著UcD102 V1的字樣,但是我在Hypex官網查相關資料卻發現T 778的功率比「正常版」UcD102大很多、輸出段低通濾波用的電容與電感也不一樣,所以我很確定它是Hypex按照NAD對T 778性能要求製作的「特別版」。Hypex UcD原本就有給音響廠商預留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僅可以按要求訂製,設計者還能自行開發功放電路「頭段」的平衡緩衝放大電路,此處NAD使用五枚具有低噪音、低失真特性,FET輸入的TI OPA1654(4 OPA晶片)作為本機后級的輸入緩衝放大。
▲本機的后級電路也可說是模組化設計、只是不能讓用家自己更換而已。它配備了五塊Hypex為NAD特製的UcD D類功放模組,每塊負責二聲道。
▲UcD不是完整的后級電路,音響廠家必須自己設計后級輸入端的平衡緩衝放大電路,請見圖:T 778后級「頭段」的放大電路就在這片插著5塊UcD模組的電路板上,它對后級的聲音性格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NAD自家負責設計製作此電路,或許就是T 778聲音聽起來「很不像D類」、會這么有韻味的原因之一。
從帳面上看,T 778相較于T 777似乎只是多了兩個聲道、各聲道的輸出功率并沒有太大改變、只是4歐姆輸出功率較高一些,但仔細比較就會發現T 778功放電路的互調失真幾乎只有T 777的1/3、訊噪比高出8 dB,可以想見T 778的聲音會更純粹,且T 778的阻尼因數足足是T 777的5倍,肯定會有更好的低頻控制力。在電路分析之后,我已經能清楚看出設計者的想法:以前級Dirac調校的聲音正確性搭配高輸出、低失真的后級,讓T 778成為一部高性能旗艦級環繞擴大機。
表現出傳統的英國系美聲
為了貼近玩家們實際聽到的狀況,本次測試我完全使用本機的本體輸出搭配5.1.4聲道喇叭,使用Dirac Live App搭配附屬測試麥克風作校正,Dirac Live免付費的基本版頻率響應校正范圍是20至500Hz,付費版(99美元)則可作全頻段校正,本篇我是以基本版Dirac Live的校正結果為主、為您作聲音表現的敘述報告,在完整測試之后,我認為T 778擁有三項「明顯有別于大多數環繞擴大機」的聲音特性。
第一項特性是「英國系Hi-Fi擴大機的音質音色」,本機無論有沒有作Dirac校正,在播放二聲道音樂軟體的狀態下以二聲道或2.1聲道喇叭發聲,它聽起來完全不像是環繞擴大機、根本就像是一部「典型英國聲」的綜合擴大機。老玩家都能理解典型英國聲都是「大中頻主義」,以寬鬆、厚實、飽滿、醇厚的中頻為整體聲音的核心,加上溫潤甜美的高頻。
T 778就具備這項特質,使它總能使音樂顯得溫暖、富有韻味,年代久遠的爵士樂聽起來就是很有類比錄音的風味,儘管老類比錄音的高音不像新(數位)錄音這么華麗,但T 778卻有能耐呈現出層次豐富、質感非常細膩且完全不黏膩「高解析度的中頻」,不僅使古早爵士樂的現場錄音顯得更為寫實,聽古典音樂如Satie: Gymnopédies這類曲目,即使只是簡單的鋼琴獨奏,豐富的泛音成分就能使整體的音色顯得更為真實而優美,用它聽交響樂,在正常音量下也能輕鬆聽清內聲部隨著主旋律的和聲變化。NAD T 778的音樂性已經好到不需要特別挑選軟體來表現,聽A-Lin的「有一種悲傷」,一開始的鋼琴前奏就已經讓人很想繼續聽下去,并且能深刻感受到歌者嗓音的質感與表情。
▲本機使用BluOS App操作,請見圖左,BluOS會幫音樂檔整理歸類,PC與NAS透過網路分享的音樂檔在「庫」、要聽接上本機USB儲存裝置裡面的音樂檔就選「USB」,選進之后就能利用各種分類讓用家找到想聽的曲目(圖中),用「關鍵字搜尋」也行。BluOS的頁面設計相當美觀易用(圖右)。
▲在播放音樂時還可以進一步操作,若選「跳轉到藝人」它就會把加入T 778音樂庫同一位演出者的專輯全部列出,「技術信息」則能看到音樂檔的音訊格式,若選「信息」就會跳轉到last.fm、讓我們可以閱讀到者手曲子與藝人的相關資料。
了不起的低頻!
T 778的第二項特長是「極為優異的低頻表現」。藉由Dirac Live測試系統的過程,用家能非常明確掌握各聲道原本的頻率響應特性與「校正之后會如何」,如果我們的左右聲道是用體型較大的落地喇叭,正常來說都會把左右聲道設為Large、或者設為Small將左右聲道與超低音喇叭的分頻點設在40Hz,但實際狀況可能是左右聲道在50Hz附近頻率響應有嚴重的陷落、超低音喇叭卻相對平坦許多,Dirac Live就能讓我們看清現實,以上面所講的例子,我們就知道要把左右聲道與超低音之間的分頻點設在60Hz會比較理想。
我以相同的設定條件比較T 778有無使用Dirac校正的差別,很明顯在經過Dirac校正之后它收斂了低頻駐波,原本感覺有些蓬鬆、模糊的低頻段變得清晰而緊實,并且適度補償一部分受到Room Mode影響、有點下陷的頻段,聽圣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40Hz以下的極低頻顯得更飽滿、能清楚分辨極低頻音階的變化。若多聲道系統使用高性能超低音喇叭,聽融合爵士和流行音樂更過癮,T 778功放電路的推力強勁、可以把「超低音分頻點以上」各聲道喇叭的低頻推得扎實飽滿,并且它讓主動式超低音與各聲道發聲的低頻段在「能量」與「暫態」兩方結合得非常完美、完全聽不出銜接的破綻,punch強而有力且速度極快,展現出拳拳到肉、彈跳力十足的低音。
儘管基本版Dirac Live并沒有在500Hz以上作調校,但20至500Hz實際上已經涵蓋了極低頻到中頻下段,有效提昇「整個低頻段」與「部分中頻段」的聲音正確性,沒有調校的中、高頻段則讓我們使用的喇叭保有大部分原有的聲音個性,若您有機會試聽比較有無使用Dirac校正的聽感差別,我相信您還能聽出經由Dirac校正、抑制了低頻駐波的污染之后,還會連帶使中、高音的細節變多,聽起來更通透純淨、質感更好。
高密度與音場規模感并存的三度空間音場
第三項特點則是T 778在電影音效的三度空間音場表現,本機厚實的中頻、能量滿滿的低頻與「大聲也不會刺耳」的高音讓它可以展現出相當濃郁的「電影院聽感」,以充沛能量營造出來更高的聲音密度聽起來就是和相近價位的環繞擴大機很不一樣:觀賞「阿波羅13」發射的片段,結實的極低頻與低頻讓火箭推進器的聲浪很有說服力;動作片中的打斗、戰爭片的槍砲聲,強勁結實的低音讓猝發的撞擊、爆裂聲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狠勁」;它的「厚聲」讓音像顯得更有重量,像是鐵釘、雨滴掉落地面的聲響都顯得真實而有存在感。
當多聲道系統連「小聲音」都能表現出重量,結合大大小小不同聲響的電影音效就會自然顯得更為密實、包圍感更嚴密,但我也要老實說,通常能表現出這種特質的環繞擴大機多半「有一好沒兩好」:聲音密度高、空間感卻比較小。我認為有部分原因是「聽起來厚聲」的環繞擴大機其實是「夸張低頻、修飾高頻」,低音不夠清爽、高音「有點悶」加上分離度不盡理想就會使音場空間感顯得較為「壅塞封閉」。
T 778就不是這樣,它很重視「正確性」,低頻與極低頻都是給「正確的能量」而不浮夸,它「更高的聲音密度」主要是中頻飽滿造成的結果,而且我從二聲道一路聽到多聲道,我覺得本機在多聲道狀態下高音聽起來比二聲道更直接、整體的聲音更開放,播放Dolby Atmos與dts:X軟體時,在戶外場景的片段可以感受到音場的縱深、由近至遠寬廣地向外延展,上下音場的分離度高,不僅能讓我分辨音像「方位」的移動、還能讓我感受到位置「高低」的變化。T 778能夠兼顧高密度與寬廣的空間感,就算以各家的旗艦機種作比較、這也是相當難得的特性。
T 778的缺點
依照慣例,在此我要向各位報告受測器材的缺點。我認為T 778有三個缺點,第一個缺點是不能直接對應DSD檔案,若要聽DSD需要經過轉檔(BluOS就有這項功能)。第二個缺點是「用遙控器作設定需要適應」,一般我們在設定選單、要進入設定項目習慣是按遙控器的「Enter」鍵、本機則是要按右鍵;要退出選項我們的習慣是按「Return」鍵、本機則是按左鍵。這個問題不大,我只用一天時間就適應了,要是您覺得不容易適應,請用本機面板的觸控銀幕設定選單、操作會更快捷。
第三個缺點是「等待」:「初次」使用無論是用BluOS設定音樂庫、或是把裝滿音樂檔的USB硬碟插入本機,都需要等待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讓它去作分類索引,一個4TB USB硬碟裡有超過兩萬首曲子很正常、所以需要等待也很正常,只是在檢索的時間不能播放任何一首曲子「邊聽邊等」。就算是我雞蛋裡挑骨頭好了,這一項可以不算缺點,而且在檢索完成后,播放每首曲子都可以點選「信息」,在手機的BluOS頁面就會連結到last.fm網頁、顯示曲目專輯與藝人資訊,能讓我們了解更多「播放中」音樂相關的訊息。
最佳推薦
我不會因為T 778是比較少見的「非日系」環繞擴大機就給它特別待遇,我會給它最佳推薦有四個理由:第一是超凡的低頻表現力,不但本身功放電路的推力強,內建Dirac Live更使它成為現役極少數「真的管得動」超低音喇叭極低頻的環繞擴大機;其次是高密度的電影音效,不僅表現出濃郁的電影院風味且高頻細節優于真的電影院。
第三個理由是「如同Hi-Fi擴大機的音樂表現」,它是我聽過聲音特質與二聲道擴大機最接近的環繞擴大機之一(不分價位);第四是「NAD的誠意」,原廠為它增加二聲道功放、功放電路的性能更高、改頭換面加上全彩觸控銀幕,竟然還沒有漲價!儘管它的價格不到十萬,但T 778的實力已經足以向玩家證明它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旗艦機,而且還非常抵買!
NAD T 778重要特點:
結合低失真功放電路與高精度空間校正的設計
對應4K視訊、Dolby Atmos與dts:X
配備Hypex UcD D類功放模組
採用UcD Live數位空間校正
本體9.2聲道輸出,可加接后級升級為7.2.4聲道
MDC模組化結構、未來可升級模組不用換機
比照NAD M10面板配備全彩觸控液晶螢幕
具備BluOS多室音樂串流功能、支援AirPlay2
「外接式」無線網卡可減少機內噪訊
可直接讀取播放USB硬碟的音樂檔
規格:
●型式:9.2聲道環繞收音擴大機●每聲道輸出功率:FTC 8歐姆140瓦、4歐姆170瓦,IHF 8歐姆160瓦、4歐姆280瓦●所有聲道同時輸出最大功率:80瓦×9●功放電路全功率輸出總諧波失真:<0.08%●前級電路總諧波失真:<0.01%●互調失真:<0.03%(1/3額定功率)●阻尼因數:>300(20Hz-1kHz, 8歐姆)●功放電路頻率響應:20Hz-20kHz +0.3/-0.8dB●前級部分頻率響應:20Hz-20kHz +0.3/-0.8dB●訊噪比:>100dB(額定功率, 8歐姆, A加權)●HDMI輸出入端子:6進2出●前級輸出聲道數:11.2聲道●尺寸(寬×高×深):435×140×430 mm●重量:12.1公斤●參考售價:99,000元。